讀者投書/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陳立欣
隨著環保意識擡頭,世界各國紛紛對汽、機車所造成的汙染祭出政策,提出不再使用燃油車的目標年度,並扶持綠色交通產業發展,電動機車順勢躍上舞臺,成為產業界的明日之星。騎乘電動機車、使用電動機車共享租借服務,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青睞的新興選擇。
截至2018年底,全球上路的二輪和三輪電動機動車已逾3億輛。印度是其中一個不可小覷的市場。印度電動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,印度在2018-2019年間賣出了10萬輛電動機車——這個銷售量是前一年度的兩倍。儘管電動機車佔比仍低,印度政府提出的2030年新售二輪車全面電動化的宏願,仍有利未來的銷售。
東南亞是二輪機車的全球第三大市場,然而,比起歐洲國家採強制性與鼓勵性手段並行,其引導民眾減少使用傳統燃油機車的政策相對不完備,故電動機車與其龐大的二輪機車市場相比,比例仍低,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。至於歐洲的機車使用者不多,但電動機車依舊以共享的租借模式進駐歐洲都市,透過APP確認站點位置,和臺灣的YouBike一樣甲地租、乙地還,並按使用時間計費。
「先在國內練兵再進軍國際」是臺灣產業發展的常駐兵法。臺灣電動機車市場潛力不小,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研究估計,2019年電動機車預估總產值約108億,與前一年的73億相比,漲幅近五成,2020年的年度產值更上看133億。
臺灣機車產業發展超過五十年,上中下遊產業鏈完整,為電動機車的發展奠下良好基礎。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於今年出版的《臺灣電動機車產業發展白皮書》便指出,臺灣電動機車的自製率可達90%以上,且在充電技術、電池配方和馬達效能等關鍵技術上均有突破。臺灣電動機車的代表廠商Gogoro的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也表示,因為有廠商集中和消費者眾等優勢,臺灣的電動機車產業相較國外有領先3到5年的優勢。
臺灣的機車密度很高,根據公路總局統計,截至今年十月為止,登記在案的機車數量已達1,400萬輛。找出國內潛在的電動機車消費者、把市場的餅做大固然重要,但更須關切的,是我們能從國內市場學到什麼。何種充換電方式最受消費者青睞?現在與超商門市合作的模式能複製到其他城市嗎?消費者不願從燃油機車換成電動機車的主要顧慮是什麼?我們與其他國際競爭者相比,優勢和劣勢又是什麼?觀察外國市場與臺灣市場的相似與相異,盡快找到進軍國際之路。
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其他有利條件帶動了臺灣機車產業的蓬勃發展,如今政府舉措也左右著電動機車的市場。各方研究皆顯示,像電動機車新車購買補助這類補貼政策,確實是消費者轉買電動機車的一大誘因。然而,鼓勵國內消費者購買儘管有環保上的重要意義,但於產業發展而言,提升競爭力更是關鍵。
我國政府於2017年年底核定的〈電動機車產業創新躍升計畫〉中特別強調,要加強協助產業鏈的整合和關鍵零組件的升級,並配合南向政策設立營運據點,便是正確的方向。此外,專業人才的培育和就業機會的創造也至關重要,例如經濟部底下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多年以來已累計輔導113案,並創造1,283個工作機會,值得肯定。
近來各國動作頻頻,日本四大機車製造商在今年4月初宣佈將共同投入電動機車市場、印度和越南政府也預計投入更多資金——臺灣所剩時間不多,無疑必須加快腳步。期待政府能持續積極協助電動機車業者,讓臺灣能抓準先機,在國際電動機車市場上攻下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留言列表